一片雪花的故事:浪漫背后的科技力量

一片雪花的故事:浪漫背后的科技力量 2月4日和2月20日两场全球大欢聚,经张艺谋手成了一场旷世的“冰雪奇缘”。 观众们大概很...

一片雪花的故事:浪漫背后的科技力量

2月4日和2月20日两场全球大欢聚,经张艺谋手成了一场旷世的“冰雪奇缘”。

观众们大概很难忘记这个场景——巨大的雪花屏高悬于鸟巢上空,色泽晶莹剔透,光彩璀璨夺目。伴随着舒缓悠长的音乐响起,雪花屏的影像形状不断变幻,孩子们高举和平鸽灯,高声齐唱《雪花》。

一片“雪花”贯穿开闭幕式的始终,将一场盛宴凝聚成一个一个闪亮的时刻。随着冰雪赛事落下帷幕,这片“雪花”的幕后故事,也缓缓向观众展开。

8个月前的神秘任务

简约、安全、精彩的办会宗旨是早就确定了的,但点火仪式怎样呈现,张艺谋和团队盘算了近2年。

2021年6月,京东方的技术团队接到了一项神秘的任务——研发一款雪花形状的显示设备。

专项项目组马上组建了起来,组内成员个个都是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和熟手,大家早就摩拳擦掌,做好了应对高规格技术标准和复杂研发难题的准备。

习惯了直来直往,高效破题的项目组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就赶往导演组沟通详细技术参数和要求。

但大家带着兴奋和冲劲跟对面聊了半天才发现,开幕式保密性要求极高,“巨大雪花屏”作为最核心的保密装置,根本无法对外展示创意全貌。大家积攒了一堆关于功能、效果预期的提问,都没办法问出口。

会议现场,大家面面相觑,有点发懵。全力准备的开局,得从“盲人摸象”的迷茫开始。这感觉,就像一记蓄力待发的、漂亮的左勾拳,打在了一团棉花上。

时间紧迫

比任务神秘更可怕的是研发时间被极限压缩。没定技术标准,没聊规格参数,一周就要摸索出首版样件。

明眼人都看得到,风险太大。

研发初期,项目组围绕如何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如何控制风险-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讨论。

组里的志超是个十足的乐天派和行动派,大家还在为风险和方案感到头疼苦恼时,他已经默默在心里描绘了“雪花”的雏形。

甚至在导演组提到巨大雪花造型要融入中国结元素的时候,他还在窃喜,2019年那场70周年庆祝仪式上研发3290块手持光影屏所积攒的经验,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开完会第二天,志超拿着画好的图纸就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了样品的研发测试。

然而一周之后,导演组又有了新的想法:要在雪花屏周围制作橄榄枝。

按照时间要求,技术组必须在当天就给出几套不同的技术方案,而且新的小样制作周期只有七天。见招拆招,迎难而上。似乎在他眼里,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磨铁杵精神

雪花屏的研发难题无捷径可走。

导演组要的96个雪花组成的显示设备,不是整面的灯板,不是灯带,而是由一颗颗能够独立控制的灯珠组成的镂空雪花显示屏。

这意味着,直径约15米的巨大雪花屏,需要用数十万颗灯珠共同排布而成,而且每一颗都要做到独立控制显示。

特殊的造型、发光亮度高等需求,对灯珠本身性能的要求极高;而数十万颗灯珠特殊排列又要能独立控制的要求,对技术提出了更大挑战。

没有先例可循,意味着要从头开始创新。

时间紧,任务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对于技术团队来说,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来不及茫然,项目组全员投入到一场场“脑暴”和实验中。

图纸画了几百张,讨论和验证了无数次可能性后,项目组最终敲定了设计思路。

方案确定后,就是持久煎熬的产品打磨阶段,竭尽技术手段也要满足导演组提出的“雪花要像钻石般璀璨闪耀”的要求。

会议开了一次又一次,灯珠选型及测试做了一轮又一轮。项目组试遍了所有方法和材料,显示效果还是不理想。

现有的经验和脑力不够用了,就去一页页翻书查资料,边边角角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和思路都不放过。

没有电光火石,也没有灵机一动,最终雪花屏还是在无数次的实测摸索中确立下来的。一个项目做下来,大家都有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耐心和毅力了。

最后,一场艺术与技术的激烈交锋,就这样被「磨铁杵精神」消解了。

密集彩排

成品设计、组建、安装、测试耗时数月,2021年12月,雪花屏终于通过了导演组、专家组和各级领导的确认,进驻国家体育场开始搭建,并开始与地面显示系统、地面舞台结构、灯光等系统联调配合,参与开幕式彩排。

京东方的项目团队前后一共参与了5次全要素彩排和数不清的技术联排。因为雪花屏最高保密要求规定,每一次彩排都需要事先清场后在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7点期间进行。

距离开幕式最后20天,5次密集彩排。项目组每个人都崩紧了神经,白天检测,晚上排练。

在这期间,北京一共经历了2场大雪和几场小雪。相比前几年持续更久的冬季,把这场攻坚战的战线拉得很长。

露天的鸟巢里,组员们裹上军大衣厚棉裤,还是会被里外冻透。但项目组全员都在咬紧牙关坚持,扛着刺骨寒风彻夜坚守。

前后方一起,静待开场

前方气氛紧绷沉闷,后方则始终士气高昂。

作为场外支援团队成员,刚刚加入京东方不到半年的天杨每天醒来打开手机第一件事,就是爬楼看消息,翻看项目“战士群”里的各种汇报和沟通。他很少在群内发言,但也会偶尔在合适的时候发个表情包,承担气氛组角色。

从项目进入密集测试阶段开始,他所在的支援团队就和前方一线技术人员建了这个“战士群”。虽然因为保密要求无法进入场馆,但他和后方的伙伴们也在竭尽所能全力配合前方。

最后一次全要素彩排结束,距离开幕式只有12小时了。一线参与的所有人都在保存体力避免消耗,大家话都很少说了。

但均原似乎总有用不完的劲。换班小队驱车赶往场馆的路上,车里的人都瘫得七扭八歪,只有电话那头的他还在亢奋中。

“你们行不行啊!我做完雪花屏,都帮你们排查好几百(个显示模块)了。”

他说话永远像炮仗一样噼里啪啦,高建把手机离耳朵远了一些,试图缓解一点耳膜的疼痛。

“一片雪花”和“千万片雪花”

经历了最严苛的标准考验,付出了千百倍的汗水与努力,开幕式圆满成功了。

2月4日晚,没有熊熊燃烧的圣火,没有声势浩大的仪式。但雪花的浪漫和璀璨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2月20日晚,巨大雪花屏层层熄灭,千万片小雪花缓缓升空,冰雪盛会的浪漫故事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这片雪花之下,全世界看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也看到了这璀璨和磅礴背后的中国科技力量。

而事实上,远不止在这万众瞩目的开闭幕式,在整个赛事活动期间,志愿者身上佩戴的数字胸牌,北京各大场馆、商圈、高校社区随处可见的8K大屏,远在张北的两座绿色能源电站点亮的一座座赛事场馆,乃至全球每4个显示终端就有1块的京东方屏幕……早已将中国科技深深融入冰雪盛会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更将看到,在现在,在将来,无数个京东方这样新时代的科技企业,用千万片科技“雪花”的微光,汇聚成为一个更加自信、更加美好的中国。

(注:文中所有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